妻宝打小养 卷一  第一章

作者:玲珑      更新:1532052906      字数:2559
  【第一章 七小姐有名字了】
  康泰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,太康县城西谢府。
  大雪纷飞,谢府谢四太太的陪房计嬷嬷扶着个小丫头,身後跟着一个粗壮仆妇,撑着把青绸油伞,慢慢向谢四太太所居的正房走来,至回廊下,计嬷嬷挥退小丫头和仆妇,独自一人进了屋里。
  谢四太太韩氏年纪二十多岁,肤色白净,眉目秀美。她抱着一个紫玉小手炉,端端正正坐在炕上,穿着桃红小袄,松花绿绫棉裙,虽是淡淡妆容,浑身上下却洋溢出一股养尊处优的贵气。
  「西跨院那位生了,母女平安。」计嬷嬷恭敬回道。她心中颇有些惴惴不安,自家这位姑奶奶出身世家名门,容貌性情脾气教养都是一等一的,只是对四爷用情太深,对侍妾姨娘自然不喜,更甭提庶子庶女了。这会子四房又多了一名庶女,委实不算是喜事。
  生了个丫头?四太太纤纤玉手拿着一双白玉小火箸儿,慢悠悠地拨着手炉内的灰,淡淡说道:「这倒好,儿女双全了。」西跨院住的是何姨娘,六年前已育有一子棠哥儿,如今又生下一女,何姨娘可不就是儿女双全了。
  计嬷嬷自是知道主子心中不快,陪笑说道:「她算什麽儿女双全?棠哥儿自生下来便被抱走了,一直养在老太太身边,她想见一面都难。棠哥儿也好,才出生的姐儿也好,只能认您是母亲,哪儿轮得到她儿女双全了?」
  韩氏老神在在,不置可否。计嬷嬷满脸陪笑垂手侍立,不敢再说话。
  良久,韩氏柔声吩咐,「这可是大喜的事,速去报给老太爷、老太太知晓。」
  计嬷嬷如释重负,忙答应了,行礼告退,带了小丫头出门,给谢老太爷、谢老太太报喜去了。
  韩氏独自坐了片刻,慢慢喝了一杯热茶,看看时辰到了,命人服侍着了出门,到抱厦理了一回事。虽说谢寻谢四爷在家中排行最小,但儿媳妇辈的只有韩氏一人在府中,因此谢府是韩氏管家。
  谢老太爷共有四个儿子,长子谢导在京城任刑部侍郎,次子谢封在南京任工部主事,三子谢尉在怀庆府一个小县任县令,四子谢寻最小,虽从小也读书,却从未进过考场,只捐了个监生,也不去国子监就读,只随在谢老太爷身边服侍。
  老大谢导、老四谢寻是嫡出,老二谢封、老三谢尉是庶出,谢老太太不喜庶子媳妇及其所出的孙子孙女,命他们「举家赴任」。
  谢老太爷倒是同意了,同意得很彻底,「老大也是,举家赴任」。於是,谢府只剩下四房一家子,也因此韩氏这幼子媳妇倒要学着管起家来。
  「这笔炭火帐算错了,回去重算!」韩氏做了个手势,她身边的大丫头怀柔清清脆脆地说道。
  那来报帐的管事媳妇满脸通红,慌忙拿了帐单行礼退下了。
  走出抱厦,那管事媳妇擦了擦脸上的汗。四太太真厉害,瞄了那麽两眼,就看得出来数目字不对!到底是名门大家出身,见多识广啊。
  「三太太房中的素玲来领月钱。」管事嬷嬷陪笑回道。
  韩氏淡淡看了一眼,下面站着个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子,梳着妇人头,模样有些轻佻。
  韩氏心头微哂,淡淡道:「按旧例支给她。」
  本朝官员俸禄微薄,三位在外做官的老爷薪俸都不够使,依旧在谢府支月钱。大爷谢导是老太爷、老太太的心头肉,每年自有心腹家人带了府中的分例、老人家的贴补上京;二爷谢封远在南京,也是一年支一回;唯有三爷谢尉离得近,且谢三太太苗氏花钱散漫,若是支了一年的银钱过去,三房能年中就开始紧巴巴,到年底简直过不了日子了。
  没法子,只能三个月关一次钱粮,饶是如此,三房还常要提前支月钱,理由是—— 「哥儿姐儿都大了,开销渐多,月钱实在不够使。」
  韩氏也为此事请示过谢老太太,谢老太太一辈子富贵顺遂,对这几个小钱并不在意,只说:「支给她。」
  只要他们不在自己眼前晃,花些银钱是小事。
  韩氏把手头事务理完,又看了会儿帐本,不禁心头发闷。要说谢家也算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了,但也禁不起这样只出不进,大房有大爷、大太太、大少爷谢松年、二少爷谢鹤年、大小姐谢有年、五小姐谢瑞年,还有两房姨娘,十几个丫头,七、八个小厮,且京中米珠薪桂,这花用自是小不了。
  到了明後年,谢松年要说亲娶亲,又是一大笔开销,长房长孙娶媳妇,再怎麽着也得花上一万两银子吧?即便是老太太拿出私房,不使公中的,可老太太的私房不也是大爷、四爷的?
  二爷倒还罢了,虽薪俸微薄,家中只有二爷、二太太夫妻,三少爷谢其年、四少爷谢养年,三小姐谢华年,并无姨娘侍妾,子女全是嫡出,家中人口便简单许多,且素来简朴,只养着六名丫头、四名小厮,除公中例行花销之外,从没开口要过多余银钱。
  三爷可费事了,先是有了二小姐谢绮年,然後有了四小姐谢丰年,一直没生出儿子,三爷便一口气娶进来五、六房小妾。「为求子嗣!」理由喊得很理直气壮,三太太哭到老太太跟前,老太太哪里肯管这闲事,只装聋作哑。三爷越发得意,一个接一个美貌女子进了他的後院,这开销自是越来越大了。
  如今好不容易才有了个哥儿,年方两岁的谢之年,是三房的命根子,宝贝得很,吃穿戴用样样精致,谢三太太常写信来要这要那,总说:「之年身子弱,要补养。」
  这也就算了,三房排场还很大,做着个小小县令,丫头仆役小厮众多,全靠谢府关钱粮。韩氏每每看到这三房的帐,便觉头疼。
  自家这位四爷,是更甭提了,生平从不提「钱」字,镇日只知道风花雪月,安富尊荣,横竖谢家家大业大,日後四爷便是只凭着祖业,也能锦衣玉食一辈子。
  谢寻的开销也不小,嫡出的五少爷谢延年,庶出的六少爷谢棠年,嫡出六小姐谢锦年,如今又添了位七小姐。
  四爷後院有两位姨娘,都是自小服侍他的丫头,生儿育女後抬做姨娘的。
  想到这两位,韩氏讥讽的笑笑。袁昭,何离,还真是好名字,人才也好,全是花容月貌。谢寻生得丰神俊秀,如神仙中人,自幼受父母锺爱,谢老太太当年为幼子挑丫头真是费尽心机,太妖艳的自是不能要,不好看的也不要,千挑万选,才选中了清秀出尘的袁昭、温柔可人的何离。
  袁昭和何离都是从外面买来的丫头。袁昭原名五妞,是一个庄户人家的第五个女儿;何离原名小多,是山里一家猎户的小女儿,两人才进谢府时都是土里土气的乡下丫头,被嬷嬷们调教了两年後,生性聪明机灵的丫头仪态举止这才渐渐大方得体。
  这两个丫头被带到谢寻书房时,他正在读《尚书大传》,「昭昭若日月之明,离离若参辰之错行。」於是两人便有了新名字:袁昭、何离。
  两人都很得谢寻喜欢,十六岁的时候,开脸做了通房丫头。
  後来谢、韩两家议亲之时,韩家自是知道这些的,却不曾放在心上,谁家爷们没个房里人?

五粮液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