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财闺女 卷二  第二章

作者:水波      更新:1510630564      字数:3054
  宁婉微微一笑,先前家里穷,大姑虽然会生爹和娘的气,也会说他们,但是每次来都要背着几十斤一百斤的白面过来,以她一个农妇,能帮弟弟弟媳妇帮成这样也不容易,至於後来爹和自己投奔了大姑和大姊,她们更是没有嫌弃,倒是满口会一心一意帮娘家的二姊,自成亲便一直想方设法从娘家弄东西,因此她就拿眼睛瞧了瞧爹娘。
  宁梁与于氏自是懂得么女的意思,都说:「你大姑可一直没少帮我们家,婉儿你要记住,将来有了机会要帮帮你大姑!」
  宁婉就道:「我是忘恩负义的人吗?」
  可不是,宁婉对宁苗一向好,先前给宁苗送的东西就不说了,家里的生意方才找准了门路便将宁苗叫来做事赚钱。
  宁梁和于氏心里都觉得么女心里有数儿得很,可他们却也不埋怨自己的二女儿,「你二姊其实也是没法子,她婆家对他们小俩口太苛刻了,所以他们才把钱看得重一些。」
  「爹娘心里明白就好。」宁婉一笑带过,又说:「大姑说的对,过日子就是要自己立起来,我们家眼下最重要的是把生意做好!」
  商议完生意上的事儿,宁婉便也去干活儿了,家里虽然赚了些钱,但还是保持着过去的习惯,没有人就此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。
  也正是为此,宁家的生意就更蒸蒸日上了。
  到了去马驿镇上看铺子的时候,宁家人亲力亲为,宁梁带着女儿将马驿镇从头到尾走了几遍。
  过去在三家村看马驿镇,只觉得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大地方,但是他们去过了虎台县便知道马驿镇的小了,现在更是明白这里是整个县里最小最穷的镇。
  镇上出售的房舍并不多,宁婉比较了一下,在镇子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买了一间铺面,趁着过年时间搬了过来,接着又添家什、做牌匾、选黄道吉日等等,不一而足。
  宁清一家自然也都跟着到了马驿镇,再次住进了娘家。
  尽管这时家里人已经知道她在马驿镇上有房子,可她依旧不愿意搬回自家,却宁愿在娘家住着,非但能多得一份房租,还能省了一家三口的日常用度。
  女儿女婿在娘家帮忙做事,住在家里也没什麽,宁梁和于氏自然是答应的,但是在分屋子的时候,却将朝南的厢房分给了宁婉,让二女儿和二女婿住在朝北的厢房里。
  不同於东西厢房相差不多,南北屋子无论是光线明亮度还是暖和舒适等各方面都差很多,但这一次宁清却没有与宁婉争抢,她终於明白自己是怎麽也争不过的了。
  就是宁婉屋子里新买的家俱也要比自己屋里的多,宁清也只在屋子里悄悄嘀咕了几声而已,搬到新家後,宁清越发觉得没有底气,毕竟这已经不是家里的老宅了,而是宁婉挣了钱买的新房子。
  其实布置房子的时候,宁婉犹豫过是否要将朝南的厢房让给宁清,毕竟她一家三口住着,金山又小,但是见爹想也没想地就安置好了,就没有多话。若是别人,让也就让了,总会明白她的情,可是宁清恐怕只当是应该的,而她只要占了上风,还会生出更多的事端来,还不如现在就不让呢!
  宁家搬到了镇上做生意,自然要请镇上有脸面的人家和左邻右舍吃席,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。
  他们请了镇上的里长、学堂里的许老先生、宁清的婆家、胡敦儒和他的岳家古家、左右邻居马家和杨家等等。
  女眷的席上,许老夫人知大家都不熟,就将里长太太等人介绍给于氏,又指了古太太说:「我们两家有亲,我又一向喜欢古家的二女儿,後来就由我家老先生做媒许给了敦儒,不想你们和敦儒家又是乾亲,现在就都是一家人了。」
  于氏笑应着,也指了宁清的婆婆刘婶子说道:「这是我们的亲家,也是马驿镇上的人……」
  大家说了一会儿话便热闹起来,讲起镇上的一些事情,宁家人听了便都记在心上。
  宁婉上灶,最後几个小菜炒好送了上来,许老夫人就就招手叫她,「这孩子忙了大半天了,赶紧坐下吃点东西!」
  宁婉就笑着摆手,「老夫人和大娘、婶婶们吃,有什麽事只管叫我。」
  许老夫人就说:「桌上这麽多好吃的,又有酒又有茶的,哪里还有事?你只管上桌,就是再讲规矩也要吃饭。」
  于氏也觉得活儿都做完了,女儿也应该坐下吃饭,就点了点头说:「老夫人既然说了,就叫你二姊一起过来吃吧。」
  宁婉看南屋那边也没什麽事了,又有刘五郎在照应着,因此拉了宁清就在炕沿边上坐下吃饭。
  自家并非大户人家,请客也只男女两桌,自不可能又按辈分再分桌的,自家小辈的女孩坐在炕沿边上吃饭也没什麽。
  不想此时门帘子掀起,一个青衣小丫头扶进来一个人,那人就笑着说:「哎呦呦,我来晚了!」
  宁婉一看是一个容貌秀丽的中年妇人,穿着一套大红的绸缎衣裳,鬓边插了一朵红绒花,发髻上又有几支金钗,打扮得十分华贵,心里奇怪,明明客人已经到齐,这人是谁呢?
  她赶紧起身,招呼道:「太太请炕上坐。」
  这位太太倒不客气,听了宁婉招呼便脱鞋上了炕,在杨太太下首坐了下来。
  杨太太见于氏娘仨儿还怔着,就说:「这是我家益儿他娘,今天回娘家去了,原以为赶不回来,不想现在到了。」
  杨家是宁家的新邻居,家里只有一个独养儿子,与胡敦儒一样在许老先生的学堂里读书,宁家人已经见过了,此时于氏就糊涂了,「杨太太不是杨小先生的娘吗?」
  宁清虽嫁到马驿镇,但时日尚短,且她後来又跟着娘家住在三家村,也不认得杨家,并不知道实情,故而亦呆呆地看着。
  唯有宁婉看到杨太太尴尬的目光明白便过来了,杨益原来不是正房太太生的,新来的妇人就是杨益的生母姨娘了。也不怪娘和二姊都不懂,三家村也好,马驿镇也好,寻常的人家能娶妻就不错了,哪里还能纳妾呢。
  果然杨太太就说:「你们新来马驿镇的不知道,这是我家的姨娘,因生子有功,我们姊妹一向不分大小,在家里一切都是一样的,外面的人叫她小杨太太。」
  宁婉可是有见识的,明白就是生了儿子,姨娘也终究是姨娘,没有与正房一样的道理,到了旁人家更是不能与主家的太太以及来客坐在一处。
  小杨太太在自家与许老夫人、古太太、于氏她们坐到了一张桌上,其实是对这些正房太太不尊敬的,而自家做为主人也是有责任的。
  但是眼下小杨太太已经坐下了,重新将她叫起来也不大合适,且宁家也没有单备出一桌给妾室用饭的,毕竟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点。
  宁婉便飞快地扫了一眼许老夫人和在座的太太们,见她们神色各异,有的满脸不快,也有的不大在意,另一个邻居苏太太竟还笑着向小杨太太打着招呼,「我还想你今天怎麽没来,你就到了。」
  显然小杨太太的身分,有的人家是认可的,有的人家是不认的。大家怎麽看小杨太太宁婉可以不管,但这是自家在马驿镇上第一次请客,因此怎麽也不能因为小杨太太的到来而让大家不快,最後搅了局。
  宁婉起身到厨房给小杨太太添餐具,脑子里迅速地思索了一番,却只拿了一碗一筷进来,没有给小杨太太加上每人都有的小盘、筷架,就是碗和筷子也与大家不同,不是请客用的烧青花小碗,而是家里寻常用的白瓷碗,筷子也是没有上漆的竹筷。
  她先前听那些官夫人说起皇宫的故事,每个不同身分的人穿用之物都是不同的,就是喝茶用的茶杯也有许多种,皇后能用明黄色的,妃子就不能,眼下自家就借用一下这个规矩,将小杨太太的事挡过去。
  果然,女人们都是极心细的,大家一眼就看出宁家待客的碗筷不同了,先前一直沉着脸的古太太神色便缓和了不少,许老夫人向宁婉赞许地一笑,而苏太太和小杨太太也没有说什麽。
  其实如果她们问了,宁婉也早想好,只说家里再没有一样的碗筷便行了。
  饭菜是一样的,大家也一样围桌而坐,但是所用的碗筷不同,就是表明了身分地位不同,也就是有所区别,安慰了正房的太太们,也能让小杨太太不至於太过不去。
  虽然小杨太太进门时杨太太在大家面前一力维护她,可是见了宁婉给小杨太太拿了不同的碗,脸上还是多了些笑影,就向于氏说:「你家的么女好能干啊,长得又漂亮又聪明伶俐。」

五粮液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